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股票配资客服
电商主播、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、家政人员等灵活就业者,正在成为广州占比接近五分之一的劳动力群体。
10月15日,根据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广州都市动态调查项目(Guangzhou Metropolitan Panel Survey,简称GPS)的首期成果数据,在2023年全市抽样调查的2900多名就业者中,灵活就业人口占比为19%。该项数据高于此前官方发布的2023年全国灵活就业人口比例14.3%。
GPS报告分析,广州灵活就业者的占比高,充分体现了灵活就业正在成为数字时代下传统就业的重要补充,但是,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情况应受到更多关注。
据介绍,GPS采用多层次等概率抽样,抽取了广州11区54街道的108个社区(居村),访问了其中3000多户家庭的5000多名市民综合情况。报告显示,作为中国特大城市之一,广州多元化发展、充满活力,呈现出民营经济稳就业、制造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技术人才多、与周边城市产业联动密切等特点。
数据显示,样本的总就业群体中,灵活就业者(自雇)有541人,人数占比约19%,此外,76%为用人单位雇员,5%为创业者(雇主)。
报告定义灵活就业者包括个体经营、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。GPS 2023数据显示,外卖骑手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就业群体以男性为主(占比91%),平均39岁,每周工作时长达62小时。保安、保姆、保洁就业群体以女性为主(占比69%),平均年龄57岁最高。平均年龄最低的是直播电商就业群体,仅31岁,他们每周工作45小时。
此外,调查还重点捕捉了技术性自雇群体的发展现状,根据数据,目前广州从事设计、开发类工作的就业者在灵活就业群体中占比约为3%,男女比例接近50%,每周工作时长40小时,平均年龄在32岁。
(图片来源:香港科技大学广州|社会枢纽公众号,“N”指样本量)
GPS报告关注到,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就业模式的根本变革,特别是在灵活就业的兴起方面,为人才开辟了多样化的职业路径。但与此同时,需要关注每一个灵活就业者的基本保障和发展,让他们免于被时间“追赶”,失去基本保障。
根据调查,技术性自雇人员如设计、开发的社保覆盖率超过一半外,其他类别的灵活就业者参保率均不足50%,临时工、快递外卖员、货车司机等群体的社保覆盖率仅在20%左右。
GPS报告表示,调查结果与暨南大学、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《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》招聘职位数据可以进行双向印证,无论是劳动者个人参保状况,还是用人单位提供社保的意愿,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均明显滞后于传统就业人员,现行制度在适应就业新变化、扩大社保覆盖面方面仍存短板。
GPS项目联合主持人、港科大(广州)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助理教授周穆之接受采访时介绍,项目结合广州市情和面向未来开展调查问卷的设计,比如,广州是国内人口流入的重要城市,所以调查问卷围绕流动人口设置了许多细节,比如职业特性、居住与工作地点、文化融入度、社会保障覆盖度等问题,后续将持续发布研究成果。
根据GPS 2023数据,超过60%的广州就业群体来自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超过51%在制造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,展现了广州民营经济稳就业、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达的发展现状。
(图片来源:香港科技大学广州|社会枢纽公众号,“N”指样本量)
GPS 报告分析,在高技术产业就业群体行业分布中,制造业占比最高(约28%),可能与该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有关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紧随其后(约23%),反映了数字经济在广州的发展态势。此外,金融业占比约9%、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占比约6%,表明高科技可能在传统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除了本地产业和就业分布情况,调查还观察到了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联动。“佛山、东莞、深圳分别是大湾区的制造业重镇与科技创新中心,有强大的经济活力,并与广州有较为紧密的产业联系,成为高学历人才频繁到访以进行产业合作、技术交流、创新研发和商务洽谈的热点地区。”分析报告中指出。
在GPS受访者中,高学历人才占比约26%(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),他们频繁往来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,如佛山、深圳和东莞。平均每100名高学历受访者中,半年内因业务到访以上城市的次数分别为150次、70次、50次。从职业分布来看,商业、服务业人员(37%),专业技术人员(25%),生产、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(15%)占据多数。
“我们的调查数据经过脱敏处理后,可以安全地与更多外部数据结合使用,例如与社会经济、社区建成环境、城市交通网络、手机信令等多源大数据融合,升级为GPS+,为开展更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,助力特大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,提供更多研究和干预建议。”GPS项目主持人、港科大(广州)社会枢纽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副教授张卓妮说。
据悉,GPS项目是广州第一个学术性的大规模家户追踪调查。项目还将与“城市调查与干预联合实验室”(Joint Urban Survey and Intervention Lab, JUST Lab)此前开展的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(HKPSSD)和上海都市社区调查(SUNS),共同构建“广州-香港-上海”比较城市研究框架并开展跨学科研究。
项目首期成果发布会聚焦教育、就业、人才流动、收入、数字生活、养老、居住环境等社会大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了分享。张卓妮在港科大(广州)主持GPS项目之前,曾参与了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项目长达十年时间,她希望GPS项目也将成为每两年一期的追踪调查,因为纵向数据能提供横截面数据无法提供的重要视角。“我们在香港已经开展了5期追踪调查。追踪同一批人或家庭的变化,是从一个生命历程的角度,去观察社会的变化。”张卓妮说。
在项目首期成果发布会上,港科大(广州)校长倪明选对GPS项目表示了高度肯定,他提出,学校作为一所科技大学,在创立伊始就决心“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学校,而是要让研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”,因此设置了社会枢纽。GPS项目聚焦社会民生,是港科大(广州)服务国家重大战略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。
GPS项目在以往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又进行了跨学科的新探索。张卓妮介绍,GPS项目构建了“空间-社区-家庭-个人”多层次嵌套数据库,在此基础上,GPS+将利用城市规划、数字孪生、空间研究与网络分析,开展“微观+宏观+多维度”的跨学科研究。